清廉,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、弘扬的美德,更是时代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,还应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主动修为。倡导、弘扬清廉之举,也是文学创作应当具有的主题。为此,我们既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,更应当按照新时代新要求,提升境界,锻造品格。
人间仙境、棋悟人生的衢州,曾因孔门南迁而成孔门正宗之地。作为南国儒学重镇,儒风传承,代有所盛。衢州孔庙,临街而立,化入民间,格局建筑一如旧制,银杏高耸、翠竹依人,湖平如镜,庄严雍容之中,透出的,是清雅高洁。
清廉,是儒学重要内涵。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”,“春 秋笔法”,其评价人物事件的根本标准之一,便是清正;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”,正确的导向,对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弘 扬,是孔子选诗之根本权衡。而典籍中关于廉之论述,所在多有,俱为佳言警句,影响深广。如“廉者,正也”“廉不言,则无怨。公生 明,廉生威”“廉者,民之表也。一日而无廉,则百日不知其廉矣”“廉者,民之兴也;贪者,民之亡也”……廉当属先贤口中的高频词,足见先贤对于廉洁的高度重视。
儒学传承,学派多有,汉学宋学有别,理学心学各异,然崇廉之风,从未有变。周敦颐咏莲之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的“花之君子”的品格,更将廉洁品格做了形象化、人格化的比喻描述,南孔家庙中荷塘,年年莲叶田田,廉风怡人。
进入新时代,浙江省纪委监委、衢州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建设的系 列重要论述,自觉实现“第二个结合”,积极发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中 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,举办南孔杯廉洁文学创作大赛,向全国作者广泛征集廉洁主题的小说、散文作品,反响强烈。以本次大赛为例,共收到参赛作品2160篇,其中浙江省内作品809篇,省外1351篇,相比第一届872篇参赛作品,数量大幅增加。经初审、复审专家严格评选,充分听取纪检监察、文学等领域专家意见,实名投票,得出最终结果。
入选作品或以小说形式讲述廉洁故事、回望孔氏南迁的艰辛与坚定;或以散文深情歌咏赵抃等生长在衢州大地上的廉洁之士;或取譬连类,以花树喻人,发掘人间共有之尚廉精神。虽就艺术水准而言,仍有可提升处,然其中渗透出的,之于廉洁文化、之于三衢热土、之于南孔圣地的礼赞吟咏,令人感佩欣慰。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 三位一体,以“不想腐”最根本,其内核, 便是自孔子一脉而今的廉 洁文化与操守精神。衢州全域实行公务餐改革,在全市机关或乡镇食堂,一律扫二维码,15元用一餐,不宴请,更不上酒,自扫自食,清洁、轻松、轻快、清廉,感觉老传统的“吃派饭”又回来了。孔子云: 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今天,我们生活好了,经济繁荣、美好生活的新时代,不再“在 陋巷”,然勤俭、清廉之风,更需发展弘扬。
愿清廉成为文学不朽的主题,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。
是为序。
(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、鲁迅文学奖得主)